心绞痛分型【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】 【摘要】 目的: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。方法:对126例心绞痛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分型,心血瘀阻型39例、痰浊壅阻型27例、阴寒凝滞型25例、气虚血瘀型24例、心肾两虚型11例。分别采用活血化瘀,通脉止痛;通阳散结,宽胸豁痰;辛温通阳,宣痹致寒;益气养阴,活血通络;滋阴益肾,通脉宁神等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,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观察。结果:126例中心血瘀阻型治愈率82.1%,痰浊壅阻型治愈率74.1%,阴寒凝滞型治愈率76.0%,气虚血瘀型治愈率70.8%心肾两虚型54.5%;总治愈率74.6%。结论:能够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分型的方法对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,针对复杂的临床症候给予针对性的辩证施治,得到满意的效果。 【关键词】 中医; 辨证论治分型; 心绞痛 doi:10.3969/j.issn.1674-4985.2012.25.072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,心肌急剧的、暂时的缺血、缺氧而引起心脏病[1]。在中医理论中属“厥心痛”、“真心痛”、“胸痹”的范畴,通过临床表现及舌苔、脉象辨证分型,笔者采用辨证论治理论为基础,以辨病辩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心绞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,并对心绞痛辨证分型及治疗提出一些浅薄多见意。 1 资料与方法 1.1 一般资料 2007年-2012年4月在本科治疗的126例心绞痛患者采取中医辨证论治分型,其中男74例,女52例;年龄38~83岁;40岁以下者2例,40~50岁患者32例,51~60岁患者47例,61~70岁患者34例,>71岁患者11例。病程1年以内患者6例,1~5年者52例,>5年者68例。病程最短4个月,最长23年。 1.2 方法 对126例患者采取中医辨证论分型,心血瘀阻型39例,痰浊壅阻型27例,阴寒凝滞型25例,气虚血瘀型24例,心肾两虚型11例。 1.2.1 心血瘀阻型 症见胸闷,气短,心胸疼痛较剧,心痛阵作,痛有定处,因生气或暴怒可诱发,痛剧则可见肢冷唇青,心痛彻背,伴心悸怔忡,舌苔白,质暗红或紫暗,有瘀斑或舌下静脉青紫,脉象弦涩或结代,给予活血化瘀,通脉止痛。方药:血府逐瘀汤加减:当归、川芎、生地、桃仁、红花、赤芍、川牛膝、丹参、郁金、沉香、桔梗、柴胡、枳壳、甘草。 1.2.2 痰浊壅阻型 症见心胸闷塞,疼痛时作,气短痰多,呼吸不畅,肢体沉重,形体肥胖,纳呆恶心,舌苔浊腻或水滑或黄腻,脉象滑。给予通阳散结,宽胸豁痰。方药: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:瓜蒌、薤白、半夏、竹茹、茯苓、陈皮、郁金、丹参、当归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、黄芩。 1.2.3 阴寒凝滞型 症见胸痛时作,寒感痛甚,心悸气短,重则喘息,不能平卧,面色苍白,四肢厥冷,冷汗自出,舌质淡红,苔白,脉象沉细或沉紧。给予辛温通阳,宣痹散寒;方药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,瓜蒌、薤白、桂枝、干姜、五味子、黄芪、枳壳、附子、茯苓、白术、丹参、细辛。 1.2.4 气虚血瘀型 症见胸部刺痛隐隐,时轻时重,劳则加重,神疲乏力,心慌气短,体多倦怠,乏力懒言,舌质淡暗胖有齿痕,苔薄白,脉象细弱无力或结代。给予益气养阴,活血通络。方药:补阳还五汤加减,黄芪、当归、赤芍、桃仁、红花、党参、甘草、地龙、生地、丹参。 1.2.5 心肾两虚型 症见胸闷隐痛,疼痛时发,劳则加重,心悸气短,夜寐不安,腰膝酸软,头晕耳鸣,舌质红舌苔少,脉象细数或细涩。给予滋阴益肾,养心安神。方药:保元汤加减党参、熟地、黄芪、甘草、丹参、山药、山萸肉、茯苓、酸枣仁、麦冬、赤芍。 以上方剂用法,水煎服,每日1剂,分两次服用,早晚各1次,8周一疗程。 1.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:症状消失,心电图及有关实验检查恢复正。好转:症状减轻,发作次数减少,间歇期延长,实验室检验有改善。未愈: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变。 2 结果 126例其中心血瘀阻型39例,治愈:32例,好转:7例,治愈率82.1%;痰浊壅阻型27例,治愈:20例,好转:5例,未愈:2例,治愈率74.1%;阴寒凝滞型25例,治愈:19例,好转:4例,未愈:2例,治愈率76.0%;气虚血瘀型24例,治愈:17例,好转4例,未愈:3例,治愈率70.8%;心肾两虚型11例:治愈:6例,好转:3例,未愈:2例,治愈率54.5%。总治愈率74.6%。不良反应:患者出现腹泻1例,恶心,烧心2例,经调整用药后症状消失。 3 讨论 心绞痛属于祖国医学中“胸痹”“真心痛”“厥心痛”等范畴,是指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。轻者仅感胸闷如窒,呼吸欠畅;重者心痛彻背不得平卧并迁延至颈、颌、手臂、后背及胃部。病径主要在心,但预感、脾、肾有一定联系。发病因素多由七情变化,即精神、情志的作用等,外因主要由六淫致病,其中主要是寒邪侵袭和过食肥甘,损伤脏腑,阴阳失调复加寒邪内侵,情志失调,饮食不当,年老体虚等导致气滞血瘀,心阳不振,心脉痹阻而发本病。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,实为寒凝、气滞、血瘀、痰阻痹遏胸阳,阻滞心脉;虚为心脾肝肾亏虚,心脉失养。胸痹属本虚标实之证。首先要辩证虚实,分清标本;标实应区别阴寒、痰浊、血瘀的不同;本虚应区别阴、阳、气虚的不同。治疗方面:《灵枢五味》篇有心病宜食薤的记载;《金匮要略》强调以宣痹通阳为主。后世医家总结了前人的经验,提出了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;《医林改错》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;《金匮要略》中《胸痹心痛短气病》篇说:“胸痹之病,喘息咳唾,胸背痛,短气,寸口脉沉而迟,关上小紧数,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”;“胸痹不得卧,心痛彻背者,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”。其心血瘀阻型是由于气郁日久,胸中气机不畅,瘀血内停,络脉不通,血脉凝滞,不通则痛,故而用血府逐瘀汤加减,活血化瘀调整气机,通络止痛;痰浊壅阻则由痰浊阻遏气机,痹阳不畅胸阳不展,阻滞脉络故而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,通阳泄浊,豁痰开结加之温中理气治之;阴寒凝滞证以寒邪内侵致使阳气不运,气机阳痹,胸阳不振,气机受阻,阳气不足所致胸痹四肢厥冷,喘息不能平卧等症状,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以辛温通阳,开痹散寒;气虚血瘀型是因气虚无以行血,血行不畅,脉络不利,气血瘀滞故而用补阳还五汤加减,益气养阴,活血通络;心肾两虚型多由病延日久长期气血运行不畅,瘀滞痹阻,不能滋养五脏而致心肾两虚故而出现胸闷隐痛,疼痛时发,劳则加重,心悸气短,夜寐不安,腰膝酸软,头晕耳鸣等症状,方用保元汤加减使之滋阴益肾,养心安神。通过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分型的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,针对复杂的临床症候给予针对性的辩证施治,得到满意的效果[2]。 参考文献 [1] 蔡光先,赵玉庸.中西医结合内科学[M].北京:中国中医出版社,2005:192-209. [2] 王承龙,张大武.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医症候要素分析[J].中医杂志,2011,52(19):1654-1657. (收稿日期:2012-07-03) (本文编辑:郎威)